当前位置:新闻中心

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全面推进中,这些数据值得关注……

2023-08-21 13:37  编辑:新云

导读在8月19日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,“数”说疼痛医师队伍现状与诊疗技术发展趋势。

近一年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,并在全国遴选出900余家试点医院,从政策层面将疼痛管理提升到新的高度,推动医院不断加强疼痛科建设,也为学科人才队伍、技术方法等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。
 

01

“数”说疼痛医师队伍

 
疼痛科是一门新兴学科。自2007年原国家原卫生部签发增加“疼痛科”诊疗科目的文件以来,我国疼痛科与医师队伍快速增长。根据《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(2020)》,2007年全国独立开展慢性疼痛疾病诊疗的科室不足50个,专业疼痛医师不足1000人。到2020年,我国独立建制的疼痛科已达2000多个,专业疼痛医生达2万余人。
 
我国疼痛医师数量虽然增速快,但2万余名疼痛医师需承担管理的慢性疼痛患者超3亿人,而美国1.5万名疼痛医师所需承担管理的慢痛患者为1亿人。可见,我国疼痛领域医生仍存在较大缺口。此外,我国疼痛领域的临床药师资格认证始于2017年,截至2021年,中国17,000余名临床药师中,仅有190名专门从事疼痛管理,造成疼痛医师和临床药师之间医药服务对接的不平衡。
 
 
虽然我国疼痛医师队伍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,但在国家政策的不断加持下,可以预见未来将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。
 

02

“数”说诊疗技术趋势

 
由于疼痛学科具有明显的多学科性特点,当前各国疼痛学科都在跨学科的技术、方法、支持等方面进行不断的研究探索,推动疼痛管理的创新与进步。
 
例如,妙佑医疗国际(Mayo clinic)的疼痛科医生接受过麻醉学、物理医学、康复和神经病学等的高级培训,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体治疗方案,并提供全面的先进疼痛管理疗法,包括最新的介入和注射治疗、植入式疼痛管理设备(例如脊髓刺激器)、药物评估和推荐、康复方法等。
 
我国疼痛学科虽然起步较晚,但疼痛医师在医学上体现了“自主创新,重点跨越,支撑发展,引领未来”的科教工作方针。截至2017年,我国疼痛医师可以采用几十种微创介入技术对脊柱关节源性疼痛、神经痛、癌痛等 7 大类慢性疼痛疾病进行有效的诊疗。
 
此外,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向临床科研的快速转化,以及信息技术、生物医学和工程的融合发展,为慢性疼痛治疗提供新技术、新思路。
 
例如,脊髓刺激术(SCS)已被证明有效,但存在一定的失败率,且难以判断哪些患者可以长期获益。一项发表在Neurosurgery的研究显示,研究者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,在预测患者接受SCS的长期治疗反应方面表现出高性能,反映其有潜力作为改善SCS结果的功能性临床工具。
 
我国疼痛领域在推动医工融合项目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,通过医院、科研院所、企业全方位的需求对接与深度合作,将神经调控技术、微创介入等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服务患者的创新器械,推动数字化疼痛管理的发展与实现。相信在不久的未来,疼痛患者将迎来更好的诊疗体验与服务质量。
 
参考资料:
1.《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(2020)》.
2.Development of Machine Learning–Based Models to Predict Treatment Response to Spinal Cord Stimulation.
上一篇:慢性疼痛影响数亿人,这项创新技术或成临床重要选择! 下一篇:促进医工交叉融合 提高疼痛综合疗护能力

智能云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