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新闻中心

NewMild临床试验迎新进展|中日医院樊碧发团队完成国内首例经皮影像引导下腰椎减压(PILD)术!

2025-09-24 15:06  编辑:医师报

近日,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带领团队,成功开展了国内首例经皮影像引导下腰椎减压(PILD)术。这标志着PILD手术正式进入我国临床,开启了我国疼痛科主导脊柱微创技术之先河,将为腰椎管狭窄患者带来新的微创治疗方案。

 

该手术使用新云医疗自主研发的NewMild®一次性使用腰椎管狭窄微创术减压套件,仅通过腰椎单个微小切口完成手术全过程。NewMild®是国内首款PILD术式器械,其临床试验项目于不久前通过中日友好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。本次手术正是NewMild®临床试验的首例手术

 

“PILD是10多年前在国外兴起的一种微创技术,主要使用一种特殊器械切除肥厚黄韧带,解除神经压迫,这项技术容易操作又立竿见影,应该在国内大力发展。”樊碧发教授表示。PILD手术是在影像引导下通过微小切口经皮进入,部分去除狭窄节段的椎板和黄韧带。该手术目前已在国外成功实施超10万例,国产器械的创新为其引入我国提供了硬件基础。

病例聚焦:效果立竿见影

本例患者为55岁男性,主诉反复右下肢疼痛8年,腰痛、双下肢疼痛伴间歇性跛行半年。临床诊断为腰椎退行性病变、腰椎管狭窄,先后接受过药物、针灸等保守治疗,效果欠佳,目前步行300米左右即感下肢疼痛难忍。术前影像检查提示其腰椎多发椎间隙狭窄、黄韧带肥厚。其中,L4/5水平椎管后缘黄韧带肥厚5.33mm,为本次减压手术目标节段。

手术当天18:55,樊碧发教授与毛鹏主任医师、张毅主治医师等团队成员紧密协作,在C形臂透视引导下精确定位,确认腰L4/5椎板间隙,于后正中线左侧旁开一微小切口。在局部麻醉下,经硬膜外导管注射非离子造影剂进行硬膜外造影,使用“一次性使用腰椎管狭窄微创术减压套件”建立工作通道,清理部分黄韧带、脂肪组织。减压完成后,观察到手术部位无明显渗血、周围空间充裕,于19:20移除手术器械,使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。术程约30分钟,患者全程处于清醒状态,并可与樊碧发教授进行交流。手术过程顺利,无不良事件发生,患者感受良好,术后恢复迅速,48小时内出院回家,术后腰腿痛症状显著缓解。





 

手术优势:微创、高效、低风险

 

腰椎管狭窄症 (LSS) 是导致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,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1%,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9.4%。预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,患病率还会升高。LSS常见病因包括椎间盘突出、黄韧带肥厚、脊椎滑脱等,其中,约85%的病例是由黄韧带肥厚引起。目前治疗LSS的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(药物治疗、物理治疗等)和手术治疗,对于病情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的LSS患者有必要进行手术治疗。

 

PILD主要适用于黄韧带肥厚引起的腰椎管狭窄,其在国外已成为非手术治疗无效患者的重要选择,原因在于多项研究证明PIL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,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。樊碧发教授介绍,PILD手术主要具有以下优势

 

1. 创伤性小仅需作一微小切口(长度可控制在1厘米内),无需全身麻醉和内植入物,手术尽可能地保留腰椎活动度并不影响脊柱稳定性。具有对脊柱结构损伤更小、出血量少、恢复快、能快速有效解除患者腰腿疼痛等优势。

 

2. 安全性高安全性不劣于硬膜外类固醇注射(ESI),但ESI仅能提供显著的短期缓解。文献数据显示,PILD的减压效果至少维持两年以上。

 

3. 治疗和恢复时间短PILD手术全程不到1小时,患者通常术后24h内可正常活动。

 

4. 降低医疗成本PILD手术较开放式减压手术费用更低,并有望进一步降低椎管微创减压术费用支出,提高治疗可及性,尤其适用于目前DRG/DIP支付改革下的医疗发展模式。

 

值得一提的是,本研究宣告开启了我国疼痛科主导的脊柱微创技术的首个试验。“虽然我国疼痛医学起步较晚,但发展的速度非常快,在这过程中我们迈出的每一步,都有它特殊、且影响深远的意义。” 樊碧发教授表示。

 

NewMild®临床试验后续还将在国内多家医院疼痛科开展,通过多中心前瞻性试验评价其用于治疗LS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,推动PILD手术在国内临床广泛开展。未来随着术式器械的改进、微创技术的改良,或将持续扩大该手术的适应证(如椎间盘突出等),并逐渐发展为符合我国实际的NewMild手术,惠及更多患者(尤其是高龄患者)。这在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背景下,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。

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铅笔道专访|新云医疗闯入神经调控国际前沿赛道,获新一轮融资!

智能云贴